Posts

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肥胖

3+1步骤,制定健康减肥计划

Image
【步骤 1:计算正常体重范围】 例:身高:1.59 m 体重上限算法 :身高(m) x 身高(m) x 24.9 (BMI) = 1.59 m x 1.59 m x 24.9 = 62.9 kg 体重下限 算法 :身高(m) x 身高(m) x 18.5 (BMI) = 1.59 m x 1.59 m x 18.5 = 46.8 kg 正常体重范围: 46.8 kg - 62.9 kg  *算出正常的体重范围,可知道自己需减少多少体重,才能设定自己的目标。 有关健康体重的概念,请点击: 减肥,要知道自己有多肥 【步骤 2:设定减重目标】 例:目前体重为:65 kg, 高度 1.59 m, 初期减重目标 = 65 x 10%= 6.5 kg, 65减6.5 kg = 58.5 kg  (处于正常范围 46.8 kg - 62.9 kg) *以体重的10%为你的减重目标。每天减少或运动消耗500kcal,一个月可减低2kg, 所以要减 6 kg, 以三个月为目标。 【步骤 3:从自己的饮食中减掉大约~500kcal】 如何减掉~500kcal?你可以: ✅ 把现有的淀粉量(饭、面、米粉、面包、饼干)减一半, ✅ 不喝含糖饮料及不吃过度加工的食品,  ✅ 减少煎炸及油腻的食物。 ✅ 大量的蔬菜及水果。 ✅ 实行健康饮食概念。 有关如何实行均衡饮食概念,请点击: 掌握3概念,吃得均衡,瘦得健康 【步骤 4:调整生活习惯, 提高基础代谢率】  调整生活习惯,检查自己哪里还需进步?培养让基础代谢率提高的习惯。 增加运动量,运动的目的除了是消耗热量以外,更重要的是提高肌肉的比例,同时也提高了基础代谢率。 有关如何提高基础代谢率,请点击: 减肥的关键:基础代谢率(BMR) Conclusion: 要减轻体重,也要调整体质,才能健康瘦身,希望大家都能瘦得美丽,瘦得健康! 最后要强调,减肥的同时也要注重健康。而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,可能所需要的方案都不同。所以让营养师带领你,针对你的体质给出最佳方案。 更多有关减重的课题: 运动聪明吃,瘦身不复胖 减肥,要知道...

减肥,要知道自己有多肥&各种肥胖导因

Image
👆 👆 👆 👆 👆 👆 👆 👆 👆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3个让你知道自己是否肥胖的方法 1. BMI身体质量指数 Step 1: 计算 方程式 = 体重 (kg) ÷身高(m) ÷身高 (m) 例:70 kg, 1.59 m BMI=70 kg ÷ 1.59 m ÷ 1.59 m = 27.7 Step 2 : 看图表 27.7 落在25-29.9, 属于体重过重 Step 3:计算正常体重范围 体重上限:身高(m) x 身高(m) x 24.9 (BMI) = 1.59 m x 1.59 m x 24.9 = 62.9 kg  体重下限:身高(m) x 身高(m) x 18.5 (BMI) = 1.59 m x 1.59 m x 18.5 = 46.8 kg  正常体重范围: 46.8 kg - 62.9 kg 目前体重= 70 kg, 目标体重:62.9 kg, 需减少 70 kg-62.9 = 7.1 kg 2. 体脂肪 以体脂肪来知道自己是否肥油太多。虽然通过BMI可了解体重有没有过重,但如果超重的体重属于肌肉,比如运动员与有做健身的人,那么就不属于超重或肥胖。换句话说,如果体重正常,但体脂肪过高,也必须减掉肥油,提高肌肉量,才算健康。 如何测量? 可以用体脂称来测量。 正常指数? 男女有别,男生天生就肌肉发达,所以正常指数26%内,女生需要比较多油脂,所以正常指数在32%内。 3. 身形及腰围臀围比例 除了为了外表漂亮之外,研究显示腰围越高,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脏病的风险就越高。 如何测量? 以腰围(最小)除以臀围(最大),得出一个比例,男生不超过0.85,女生不超过0.95. 导致肥胖的原因: 內在因素 (不可改变的因素) 1. 基因遗传: 研究显示,父母身体比较肥胖的話子女患上肥胖病的机率就會大大提高。但基因因素往往只占了4到6成。所以,如果你是易胖体质,那么就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,找个营养师带领你,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。 2. 荷尔蒙失调: 一些荷尔蒙失调问題如甲状腺過低症(Hypo...

糖尿病人饮食的迷思

Image
你或身边亲友患有糖尿病吗?根据 2015 年国民健康与发病率调查( NHMS )显示,我国有 17.5% 的 18 岁以上国人患上糖尿病,在亚洲位居第四。大马有 260 万糖尿病患 每 5 个人就有一个人为糖尿病患 。生活中充斥各种对糖尿病错误的观念,让民众显得无所适从,一听到“糖尿病饮食”这几个字,可能会让你有沉重及挫折感。其实,糖尿病人的饮食跟一般健康饮食 没什么差别,你也未必一定要放弃你喜欢的食物。破除 5 大迷思,对抗糖尿病,你能积极甚至与它和平共处。 1. 糖尿病是因为吃太甜而导致的? 有些民众纳闷,我不爱吃甜食或喝饮料,为什么还是得到糖尿病? 糖尿病是由于 胰岛素分泌不足 ,或身体对于胰岛素产生阻抗,使得糖分无法进入细胞 , 而导致血糖高 , 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。 糖尿病分为 3 种,包括 第一型糖尿病,第二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。 第一型糖尿病(Type 1 diabetes ) : 第一型糖尿病与自体免疫系统失衡有关,胰脏无法制造胰岛素而没有胰岛素糖就会堆积在血液中。 一般来说第一型糖尿病大多从年轻或是儿童时罹患。   第二型糖尿病(Type 2 diabetes ): 第二型糖尿病与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关,当胰脏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或 身体对于胰岛素产生阻抗 又或者两种情况皆有的时候,就是第二型糖尿病了。而 肥胖 会让此类型的糖尿病更容易发生   妊娠糖尿病( Gestational diabetes ): 妊娠糖尿病在某些女性怀孕期间发生。怀孕期间荷尔蒙的变化会影响胰岛素正常作用。 其实,许多的营养研究显示吃甜食并非直接引起糖尿病的原因,但吃甜食易导致肥胖; 肥胖、缺乏身体活动量及基因遗传 等多重因素都会增加罹病风险。 2.  糖尿病人绝不能吃糖? 预防糖尿病及糖尿病患必须减少糖分的摄取,特别是肥胖者,如减少 80-90% 的糖分对于健康有很大的帮助,但并非不能碰糖。糖尿病人如摄取糖分,但一定要跟含淀粉食物代换,如吃含 15 公克(一汤匙的 糖 )或饮 料 就必须与一份主食或水果作代换。需注意糖分高的食物往往都高热量但营养低,过多摄取易导致肥胖而产生胰岛素的阻抗,所以摄取时也要多注意。 摄取糖分的贴士:可参考: 糖尿病饮食建议 ...

糖尿病饮食建议

Image
一听到“糖尿病饮食”这几个字,可能会让糖尿病患有沉重及挫折感。其实,糖尿病患的饮食跟一般健康饮食 没什么差别,你也未必一定要放弃你喜欢的食物。只需了解一些概念,及懂得食物分量的替换法。 摄取淀粉的贴士: 先了解什么是 淀粉 : 各种 粮食或主食 属于淀粉类,包括各种米饭、冬粉、米粉、果条、面、面包、饼干等。 薯类 如芋头、马铃薯、番薯等也是淀粉高的食物。 根茎类 包括:南瓜、玉蜀黍、山药、萝卜也含有较高的淀粉,但纤维比米饭高。 豆类 如绿豆、红豆、黑豆也含有高淀粉,但蛋白质与纤维略高,同时淀粉略低。 这个观念很重要 👇🏾 👇🏾 👇🏾 👇🏾 : 了解什么是淀粉类的话,就可以避免在一餐内吃下太大分量的淀粉,如一碗饭加上一颗马铃薯,淀粉就会超标。 了解淀粉的替换分量: 2碗的南瓜等于1碗的米饭哦 ,利用食物特性,巧妙运用,如吃一碗芋头、南瓜或山药,等于半碗白米饭的热量,较有饱足感,纤维高。 可以选择 较低升糖指数的米类 如:印度香米(升糖指数:57 )、红米(升糖指数 :60 )、糙米(升糖指数 :70 )。 而米饭煮成粥,淀粉糊化,更容易被肠道吸收, 易造成血糖升高 。 摄取糖分的贴士: 每天的糖总量不超过总淀粉的10-20% 。大概 每天单纯摄入的糖分 不可超过15-30g. 15g糖分是多少,见以下糖分的替换分量。 把糖分 计算在淀粉的摄取内 。比如:如果早餐是吃两片面包,涂了一汤匙果酱只能吃1片。 如有 肥胖问题 则需注意糖分的摄取。 选择较 低升糖指数 的糖类如:龙舌蜜(升糖指数:17 )、寡糖(升糖指数 :27 )。 天然的代糖: 甜菊 ,并不会对血糖有影响。 这个观念很重要 👇🏾 👇🏾 👇🏾 👇🏾 : 把糖分 计算在淀粉的摄取内 。比如:如果早餐是吃两片面包,涂了一汤匙果酱只能吃1片。 糖分高的食物 如一罐汽水、一份蛋糕,轻易的就超过了15-30g,如果想要吃,那么那一餐的淀粉(饭、面等)肯定要减少,而且没什么营养,所以不“划算”哦。 了解糖分的替换分量: 摄取水果的贴士: 水果含有纤维及各种的营养素,鼓励多摄取。 鼓励以水果代替甜点及零食。 ...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